相关文章
友情链接

聊城古城有两座四梁八柱清代建筑 聊城市区仅存

    在距离古城光岳楼不远的西南方向,人民医院古楼分院的东侧,几座尚未完全拆除的屋墙中间,赫然有两座瓦房岿然独立,这里原属于古城五大家族之首的任家。从保护牌上得知,这两座建筑,应是古城保护与改造中保留的最早建筑,其四梁八柱的构造也是全市很少见的。近日,记者对其进行了探访。

     老建筑一座朝南,一座朝西,紧紧相挨,古城保护与改造之前,任克溥后人在此居住,已到花甲之年的任国章和任国文兄弟俩就出生在此地。      “其实都是三间,原本中间没有隔墙。”任国文带领记者走进老建筑。记者发现两座建筑已经被打通,朝西的这座南北长约15米,东西宽约不足5米,脊高约5米,里面被隔成了众多的小单间,中间是个过道,向东通向朝南的那座老建筑。朝南的老建筑较朝西的略小,屋檐的顶梁柱略受腐蚀,但屋檐、顶柱、大门尚清晰可辨,除了屋顶的瓦经过更换,其它部分没有经过多少改造。      任国文给记者介绍了两座建筑独特的四梁八柱构造。四梁八柱和现在社会上盖楼的道理一样,建造时先由木头扎成框架,再填充青砖,所以砖墙拆了,房子照样不倒。八柱是指支持框架的八根柱子,前后各四根,均匀分布。所谓四梁,是指分间的四个柱子所支持的四根横梁而言,两长两短。其实若加上山墙上的,是八梁。记者看到,老建筑的木料基本尚完好无损,“八柱”是砌在青砖之中的,看不到,“四梁”或者“八梁”可以清晰地看到。

     朝南的院子中间有三棵枣树,其中最大的一颗直径约有30公分,任国文根据上辈人的记忆,估计枣树约有300年。任家先祖任克溥(1614—1703)是清朝顺治四年进士,任国文说,该建筑是任克溥时候修建的家庙,枣树也是那时候栽下的,他小时候还见过家庙中一个个的牌位。      任国坤也是任克溥的后人,收藏有较多的家族资料,对家族历史素有研究,曾多次参与全国任氏家族大会,参加修订家谱。据他介绍,任克溥的府第是在古城红星街南侧,曾一度作为邮电局家属院,老建筑作为家庙,也比较安静,故也是任克溥的休闲之处。      任国坤介绍说,任克溥深得康熙皇帝信任,在聊城接驾康熙有两次,第一次是在北坝,即现在的东昌路中通豪园小区所在地,该地虽在城外,但当时也是任家所有;第二次就是在古城中的家庙。但据光岳楼管理处主任魏聊介绍,第二次见康熙是在红星路的任俯。

     有价值的就要保留,这是古城保护与改造的一个原则。记者看到该建筑已经得到政府的挂牌保护,上写“建筑清代,砖木结构,为古城区传统青砖瓦房民居” 。      据聊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院设计三所的苏梦晖建筑师介绍,四梁八柱的建筑在阳谷和临清都有发现,但数量不多,在聊城市区,这两座建筑应该是仅存的。      “四梁八柱是对一种建筑样式的称呼,它由柱承重,砖不承重,北京四合院这种构造较多。”苏梦晖告诉记者,这种建筑级别不是很高,属于民间建筑,但在民建中属于较高级别的,大柱大梁需要较好的木材,不是一般老百姓能承担的起的。他说,保留种建筑,一般有三种处理方法,一是继续住人,对建筑有保护作用;二是政府收购,原地保留,加以保护;三是异址重建。      记者经过仔细观察,发现朝西的建筑木材似乎更粗一些,雕刻的也更精美。在木构架交接之处,都有祥云图案的枋子。屋檐下的窗棂虽然失色,但气派还在。整个建筑三间是通的,中间或许用木门间隔,不难想象当时的主人是名门望族。      据任国文介绍,这两座建筑之所以一朝南、一朝北,是由于分属于不同的院落所致,古代院子往往多进,朝西的应该属于东厢房性质。二者的相同之处是都属于四梁八柱形式,且保存至今整体完好。      再推开依然吱呀有声的木门,再抚摸屋檐下白色柱础之上的顶梁柱,再仰首看看依然油光锃亮的梁、檩条,再凝望轮廓鲜明的祥云图案和宽大别致的窗棂,告别依然硕果累累的粗大枣树,记者的前脚后脚、背前背后,就是历史与现实,就是上下几百年。(路子强 郭明媚)